1 ) 女性的价值
女性的价值不止在家庭中能够实现,追求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梦想,同样也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女主人公有朦胧的这样的感觉,但在遇到一个很强势的男人之后抵挡不住他的攻势,边走进了婚姻的围城。她不乏追求者,但其他追求者都比较顺从女主人公的意愿,她不愿意便不强求。有一个男人出现,强势的走入她的生活,让她有了别样的被追求的感觉,所以她屈服了,或者说她被迷惑了。假如这个强势的男人是个很真诚,很踏实的男人那也就罢了,在爱情中的女人或许总是被迷惑吧,在热恋和迷恋中看不清对方的本质。她在婚后的生活很不开心,之前熟识的人都能看出她不开心,她被她的丈夫培养成一个夫唱妇随,妻为夫纲的人,连她的继女也同样,为了不忤逆父亲,女儿都可以放弃自己的爱情。表哥的病重让她原本就意识到的东西更加坚定,她离开了,在表哥病床前的忏悔和后悔的话语让人动容,相爱的两个人却不能及时明白他们相爱。影片最后,女主人公的选择是一个开放的结局,她会选择回去,或者和追求她多年现在继续想要娶她的男人在一起,或者守着对表哥的忏悔和思念过独身的生活,寻找一个聪颖的,原本有思想的女人的未来。
2 ) 爱会永驻
伊拉贝尔是书中的女英雄,年轻漂亮,心高气傲,夺走了许多男人的心,但她却只想自由的活着。因缘际会她认识了无钱无势的奥斯蒙德,两人坠入爱河,但她并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油画般的布景画面,妮可美的惊为天人。是他的最爱和最具悲剧性的角色,她所做的一切都来自于一种理想主义,而正是这种理想主义把她拖下了深渊,让她心碎。
可能是现今快节奏的生活让我感觉电影进行的如此缓慢令我坐立不安。电影当中的一个镜头是抓心的,就是奥斯蒙德那句“I'm absolutely in love with you”萦绕在伊莎贝尔的脑海之中,令她晕厥,被情话冲昏头脑的女子,走在爱她之人的眼睑上,无人理会。痛苦很深,它正在过去,爱会永驻。
这部剧情很老套,应该就是想告诉我们no zuo no die,对枕边人要好好考察再付出。
3 ) 关于我最爱的美国作家HENRY JAMES和THE PORTRAIT OF A LADY
PORTRAIT OF A LADY是澳大利亚导演JANE CAMPION继THE PIANO钢琴课之后的又一部女性主义电影,演员包括NICOLE KIDMAN,JOHN MALCOVICH,BARBARA HURSEY和CHRISTIAN BALE。不过该片并非原创,而是根据现实主义大师HENRY JAMES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HENRY JAMES(1843-1916)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文体家和文艺评论家。他生于美国,父亲是宗教和哲学问题作家,哥哥WILLIAM JAMES就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家境富裕,从幼年起便得以漫游欧洲各国,见识颇广;家里来往的客人又都是美国文化界的一些名人(EMERSON,THOREAU...),因此HENRY是在一种文化气息浓郁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虽然他受到的正规教育不多,后来还是成为文学大家。1862年他进入HAVARD UNIV学法,但不久即发现他的兴趣在文学,随即开始创作短篇小说。1875年他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1976年定居LONDON。此后40年,他一直勤奋写作,创作颇丰。1904年HENRY返回美国探亲讲学,翌年返回LONDON,开始编辑他著名的24卷本的纽约版文集。他将以前的许多作品重新修改,并撰写了18篇重要的评论性序言(这些序言包括了对小说这门艺术的不少精辟论述,由后人汇编成THE ART OF THE NOVEL:CRITICAL PREFACES一书)。1915年为了抗议美国政府在一战中长期保持中立不对德作战,HENRY入了英国籍,一年后去世。
其实HENRY JAMES并不算一个很容易POPULAR起来的作家----这位心理现实主义(PSYCHOLOGICAL REALISM)的奠基人之作品往往都是砖头一样的厚,充满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刻画和描写,而情节方面并不很强;另外他的后期作品又太过艰涩难读,含蓄得要人命(人称THE POST-JAMESIAN STYLE后期占姆斯风格)----关于这一点,我是这样认为的:HENRY的书的确不适合懒人阅读,但一旦你有耐心有毅力深入其中,就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超级伟大的作家,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可怕。他的作品细腻,幽雅;包含着精敲细打的词句,贴切完美的幽默,微妙之极的含蓄,很适合在深夜一个人阅读。
HENRY主要作品的主题多为他所熟悉的美国和欧洲这两种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间的冲突即所谓的“国际主题”(THE INTERNATIONAL THEME)。他的创作生涯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63-1886,作品包括THE AMERICAN美国人,DAISY MILLER戴西米勒,THE EUROPEANS欧洲人,WASHINGTON SQUARE华盛顿广场*(即电影“情感的禁区”)和THE PORTRAIT OF A LADY*淑女本色;第二阶段1886-1901,作品包括:THE BOSTONIANS波士顿人,THE TURN OF THE SCREW螺丝在拧紧和THE BEAST IN THE JUNGLE丛林猛兽;第三阶段从1901年开始,又称“主要阶段”(THE MAJOR PHASE),作品包括他最成熟的三部小说:THE WINGS OF THE DOVE*鸽翼(我的最爱),THE AMBASSADORS专使和THE GOLDEN BOWL*金碗。(*已有电影改编)
说到THE PROTRAIT OF A LADY,首先要谈一下HENRY年轻时遇到的两桩不幸----它们对HENRY造成的影响极其深远:他后来的生活和创作都被这两道阴影笼罩。一是南北战争期间,1861年,当时在当兵的HENRY在一次救火过程中受了难言的"重伤";二是在他20多岁时,他热爱的表妹MINNIE TEMPLE早逝。这两件事情促成他早年就决定当一个生活的观察者和评论者而非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或许这正是他走上文学之路的原因之一);而MINNIE TEMPLE这个天真,妩媚,聪慧,对生活冲满激情的少女也化身为HENRY众多作品的女主人公(DAISY MILLER里的DAISY,THE PORTRAIT OF A LADY里的ISABELLE,THE WINGS OF THE DOVE里的MILLIE----连名字都像!)得以不朽,而HENRY对她痛苦的思念之情则在中篇THE ALTAR OF THE DEAD里暴露无疑。生活真是创作最好的源泉...
THE PORTRAIT OF A LADY里父母双亡,由美国来英国投奔姨妈的ISABELLE应该有MINNIE TEMPLE的影子,而那位因身患绝症无法爱她,所以将财产分一半给她的表哥RALPH也可以被理解为HENRY自己(生活的旁观者嘛)----美丽的ISABELLE(NICOLE KIDMAN)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在生活中自由选择,但正是她的这笔财富使她成为一对欧洲大阴谋家(BARBARA HURSEY,JOHN MALCOVICH) 逐猎的目标并最终陷入不幸。偏偏她又是个极高尚的人,为了自己“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的信条,为了那对阴谋家无辜的女儿PENSY,ISABELLE在RALPH死后,不顾始终爱她如一并能够带她脱离苦海的美国企业家CASPER(CHRISTIAN BALE)的追求,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丈夫身边。但我们可以相信,既然她愿意以新的勇气和毅力来面对命运,从今以后她的生活将绝对不会是被动无助的了。毕竟她已为学会生活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HENRY 在小说序言中说:“整个小说的主旨是,一个可怜的姑娘向往自由精神,追求高尚情操,自以为头脑清楚,行事慷慨而合乎情理,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在常规的磨盘里遭到碾轧。”可以看到,其主题仍是THE INTERNATIONAL THEME,仍是无辜与腐蚀的对抗。“常规的磨盘”即是当时欧洲社会自私与诡诈的普遍风尚,天真单纯者的地狱。其实这种磨盘又何止只有当时的欧洲才有...HENRY今日的大受欢迎,或许正是因为他作品里所表达的真善美与残酷现实和各种阴谋的冲撞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社会里显得特别有现实意义八。
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JANE CAMPION,或许是因为她的电影总是对我触动很大----太大了一点的缘故。但这部改编片拍得还是较为成功的:原著的精神通过所有演员的精良演技基本上得到了反映。有一些镜头很美,令人过目不忘:开头(很JANE CAMPION!),ISABELLE去南欧旅行时刻画她心理的那段,以及结尾----在凄冷的雪地里奔跑,看见屋里不属于她的火光,脸部特写:脆弱荡然无存,对生活的激情和信心闪动在一片幽蓝间。
不知道HENRY JAMES看过他小说的电影改编,会作何感想。
4 ) 活该
《淑女本色》这部电影,真的是pua的鼻祖,或者说自古以来,就有人是这样活着的,只是我们没有拎出来。
女主,真的是可怜又可恨,又活该,又幸运,还任性。
她为了,不走寻常路,拒绝绅士名流的求婚,上瘾。
然后掉入了一个流浪画家跟寡妇情妇的圈套,只因为女主的表哥求自己的父亲给了女主一大笔财富。
看着女主被秃头画家老公恐吓,被他故意拌倒在地,然后仍然未能觉醒。
女主婚前,谁都看不起,婚后,一切以老公开心为至高原则,为此竟然求一直喜欢她的伯爵娶她老公的女儿,满足她老公借着她,往上爬的夙愿。
最后,表哥临死还是执迷不悟,希望能保全老公的颜面,而不去看表哥,还好有助攻,告诉她她的婚姻就是一个笑话。
老公跟情妇的孩子,整个电影看起来非常让人气愤,但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好白菜都被猪拱了。
画家,特别会吹捧人,结婚后,通过一个原则,那就是,你做什么事情,我不高兴,来控制限制女主。整套的控制术。
确实,女主没见过这样的浪子,新鲜,然后中计。
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可能是女主,因为,我们喜欢被吹捧。
5 ) 女性必修课
这部片子,看了三十分钟,沉闷地要命。
妮可的开场,实在是……
居然我能看到四十分钟,妮可同学也终于真的入戏了。
这不是重要的。
妮可戏里的表哥,开场,真的是猥琐啊~, 那个头发,始终和我们亲爱的哈利波特的斯内普叔叔一样像是几年咩有洗过的。
一直到一个小时20分钟左右的时候,表哥忽然圣洁起来了。
这也不是重要的。
真正重要的是,没有结婚或者还没有恋爱过的女性,一定要看这个片子。
不然 90% 的机会,你都会选错人,错过真正爱自己的人。
虚荣也罢,自尊也罢,自由也罢。
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自己的内心,和别人的真心。
这个片子,也许只是想教育女性,
也许你视爱情为珍宝,
有人却视为手段,
也许你过于好奇,一时冲动,
也许,你不缺少追求和品位,不过你少点耐心。
你要点时间和忠告,去看清后面的事实。
爱情,
这样的水中花,镜中月,
要捞的真切。
6 ) 淑女本色——到底什么才是淑女的本色?
第一遍看她的时候还太年幼,当时觉得冗长压抑紧张无辜。
第二遍看她的时候还太年轻,目前觉得体会懂了庆幸自然。
第三遍看她的时候还尚未确定是猴年马月....
本片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享利.詹姆斯的同名小说。很遗憾我没有看过小说。尤其是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我不打算再度一遍小说。
不得不承认我对文艺片的热衷并且极具耐心。我觉得自己实在是一个做家庭主妇的好苗子。
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作为女人我们有权缄默也有权聒噪。我们有权选择也有权放弃。我们有权上班也有权下班。我们有权回来也有权离开。我们有权见你也有权不见你。
电影归电影,小说归小说。我们除了看看貌似高雅的东西之外也要好好借鉴她给我们的道理和启示。What we want at firsr and what we get finally?
其实一开始女主角我很欣赏,貌似会坚持自己的一贯的理想,做个独身主义,并且有条件去环游世界增长阅历。甚至可以决绝放弃追求她的三个优秀的男人。女主人公显然是幸运的。她年轻迷人富有。有三个男人爱。但最后还是鬼迷心窍嫁给了一个傻逼男人。这个傻逼男人放在今天来看,应该是那种把妹达人。喜欢装逼玩深沉,其实现实得不可一世。不过好在她得到了答案之后清醒了。尤其是爱她爱到不离不弃的表哥?难以想象现在还会有这样的男人?电影嘛,看看就算了!
到底什么才是淑女的本色呢?
要么至始至终都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从一而终,永不放弃。不要违背自己欺骗自己。
要么如果中途失败了,再重新清新。
最后要说的是,如果你真的没法儿做到独身,打算嫁人,那千万就找那种死乞白赖对你好的。别贪图一时的好奇,浪漫,神秘去碰那些对你若即若离,擅长玩儿噱头,自以为了不起,周身充满艺术气息,看似视金钱如粪土的高雅人士。最后的结果都懂的。片子里也看到了不是。
PS:本片导演简·坎皮恩还导演过《钢琴课》《裸体切割》
最爱表哥这个角色,卑微,但能卑微得如此真挚、毫不做作,也是一种勇敢;虚弱,但散发魅力。完全get不到基德曼和马尔科维奇演所演角色的魅力。前者像是个装作有独立思考的傻白甜,后者自认极有魅力、全程装深沉装性感,实则可笑并神烦。
都说女孩子要富养,长大后不容易被骗。然而,事与愿违,被富养的女孩子被穷屌丝的一杯奶茶就给骗走了,还一直嚷嚷着,这就是真爱。我迷惑过无数次,心里战场蔓延千里,却还是无话可说。
" HENRY 在小说序言中说:“整个小说的主旨是,一个可怜的姑娘向往自由精神,追求高尚情操,自以为头脑清楚,行事慷慨而合乎情理,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在常规的磨盘里遭到碾轧。” " via: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103534/
最后一幕,伊莎贝尔的绝望转身。
就是以追求自由为理由拒绝了爱自己的人,然后嫁了一个人渣然后活得很不开心的故事。。。。
选择题:本片的导演想表达:A 没有为钱嫁人和为钱嫁人一样糟。B 马尔科维奇的错误使用方式。C 成天和肺痨混在一起都没传染妮可大姐身体真好。D 雪莉杜瓦尔的内心往往没有她的外表丑恶。
有一个微小的可能没有被察觉的点:坏男主对女儿的pua里有性,但不是做爱,第1次见女主,她把女儿抱在前面,用手抚摸女儿的手,女儿没有反应,这说明他不仅对其他女人,对女儿也通过性进行精神控制。而对其他成年女性,他也是通过性,而且是通过永远让她们得不到满足的性来实行精神控制。
其实我从Nicole的眼睛中看到王菲的感觉……我热衷欣赏这样的电影,好像一个与我气味相投的女伴在同我细细地交谈。当她陷落悲哀的婚姻,不禁自己也一阵阵悲痛,因为面对未来的一切,我显得如此渺小。她哪怕得到一点点可喘息之时,我亦会十分感动起来。看罢后,又紧忙开始思索起自己的命运。
没忍住,给了一星,太冗长太乏味,多次忍不住要关了,总看剩余时间可以体现,没有了简·坎皮恩前三部电影的味道,也许我应该读过原著小说再来看这片,好吧...
危险关系,Isabel寻着钢琴声推门而入宛如鲜花在脚下盛开月光在海面上起舞,Nicole仙女堕入凡尘,大量倾斜构图,Schubert, Bach, Strauss II, Mauro Giuliani的古典乐,OST哀婉缠绵,女人不需要男人,女人过的是自己的生死,三男幻想想起《沙之下》,I love you, but without hope, pain passes after all, but love remains, if you have been hated, you've also been loved,
狗血剧情,一直拒绝富有的勋爵和数次跨大洋追随者,对表哥深沉的爱不闻不问,固执陷入变态的陷阱,完全是她的钱养个欺负她的变态,真是瞎眼加糊涂,好在总有三个接盘侠永远等着,真是看不懂,一手天牌打成那样,所谓的啥都有,条件不能再好,嗯,然后全拱手让给变态,自己吃亏还让一堆人难受多年
妮可•基德曼坐在沙发上,当着表哥的面,脱掉鞋,拿到鼻子下面闻了闻,我当时就震惊了。
迷失在自己的假象圈中,爱情一直都是那么的不顺。最后发现时已经too late。尼克那时候的演技还是那样不咋好的说,或者是她根本就不适合这样的片子。这样的古装应该给Winona,她会诠释的比妮可好...
妮可的发型太难看了
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愚蠢而又自恃甚高的女人拥有了一大笔财富的时候狠容易成为不怀好意者的猎物。
这个男人也太可怕了,以无所求的外表隐藏了控制所有女人、钱财的手段和欲望。The pain passes after all; it's passing now.
一个不愿落入俗套却落入陷阱的女人。太多无私的奉献、忠诚的倾慕、贴心的谄媚、算计的经逢,却没有人愿意成全她的独立。
一个可悲的女人。自诩想走不一样的路却一次次掉入陷阱中。与其说《一位女士的画像》,不如称里面所有女性的形象都很丰满,她们陷害别的女性、把婚姻看作讨好男性的工具、并不给予彼此情感支持。从《华盛顿广场》到这部改编电影,再看百年后的今天,亨利·詹姆斯笔下独立女性会遇到的陷阱没有什么变化。简·坎皮恩一如既往用极美的画面展现女性内心世界。当然最出色的还是妮可·基德曼楚楚动人的眼神和让人挂念的结局,坎皮恩比詹姆斯对这个女性更同情也更残忍。
与其责怪遇人不淑不如怨自己有眼无珠,自以为是所以自食其果,最爱在身边,无端空错过。看到马尔科维奇,想到了《危险关系》,果然这两部电影都犯了同样的错误,选了他来演诱惑者,说服力欠佳。
女人。如果打算嫁,没法儿真的做到独身,那千万就找那种死乞白赖对你好的。别贪图一时的好奇,浪漫,神秘去碰那些对你若即若离,擅长玩儿噱头泡妞儿,自以为了不起,周身充满艺术气息,看似视金钱如粪土的高雅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