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一开始,毛主席让他的警卫员耿涛同志去天津建设前与他谈话,在谈话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党胜利以后怎么办?建设问题怎么解决?故事就跟随耿涛的调动来到了天津。解放军把天津解放了,天津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城市,这与党之前面临的农村问题不同。城市建设、实业生产都不是解放军或分给农民资源就可以解决的,这时,影片通过一次军委会组织的民族资本家座谈会就把所有问题都放在台面上来,让观众们一下子就看清了。
担任军委会主任的耿涛将问题间接向党中央反映,毛泽东同志和陈云同志给出了经典的老母鸡和鸡蛋的举例,启发了耿涛。经过深思熟虑,耿涛提出建议:以军委会的名义从银行贷款,给民族资本家购买设备立刻开工生产,在军委会的讨论会议上引起一片哗然。大家议论纷纷,这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做法,这是把人民的资产借给资本家的做法,这在苏联老大哥没有可复制的经验,没有人支持耿涛的建议。之后,煤矿生产上的问题愈演愈烈,耿涛按捺不住,直接去找领导沟通。这段安排很巧妙,很显然领导之前没有同意耿涛的建议,但他认真读了耿涛的建议和调研报告后,批准了他的建议。我认为这段讨论和决策刻画得很到位,既体现了党的议事规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又体现了党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政党,是一个有能力、有魄力、有方法的政党,这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虽然基层很多同志不理解,但党中央高瞻远瞩,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就在我以为生产立刻就要红火开始了,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可又出现波折了,电影高潮迭起,也说明了国家建设的难度之大。影片中孙海英饰演的战斗英雄马宝山没有理解这一决策,农民出身的他因文化和能力所限,尤其是在受到老领导批评之后,更加坚定了他“只要有煤,就能立大功,就能解决问题、改善局面”的简单想法。一方面是受马宝山个人的能力和经历影响,他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本质,没有真正理解老母鸡和鸡蛋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人们糖衣炮弹的诱惑。让人高兴的是这位战斗英雄发挥了他善于战斗的意志、勇气和魄力,坚持与敌人周旋到底,获得胜利。我对马宝山的印象最深的是他站在火车顶上,近距离射击敌机的场景,难忘他果决的判断,更难忘他面对敌机蔑视、坚定的眼神。
影片最后,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同志作了精彩报告,对新中国建议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同志说:“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打败仗。我们必须要预防这种情况。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同志还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此处首尾呼应,对影片开头提出的问题作了解答。
我认为,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的讲话对我们现在仍旧适用。新时代,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时时审视自己,对照检查自己身上是否存在“四风”问题。当前,敌人的糖衣炮弹只会更多、手法更巧妙更隐蔽,比如最近公布的台湾女间谍事件。坚定信仰,坚守底线,是不变的真理。
2011.5.7@厦大建南大礼堂。1,百废待兴。2,糖衣炮弹。3,狗急了也会跳墙。天津资本化改造。富人家的家庭关系。再提一点:老式的保龄球哦,鲜见^_^
片名和内容不对,话题很大,视角层面小。太多破绽,生硬;主角演得夸张、脸谱化。简直是高级黑的片。
还挺客观,一点也不含蓄。
伟人的描述真是机智,你要留着母鸡慢慢吃鸡蛋还是直接把母鸡宰了吃一顿?
我看的时候一直觉得那个女的有一段色诱孙海英的戏被剪掉了!
打扫干净,准备进城。
劇情很狗血。孫海英是有演技的。剪輯也比較懂節奏。
为了那一个建设的主题多给一颗星
我们要保护私有财产。领导:这个老大哥几十年都没这么干过!
那个姨太太风情万种,简直不能忍。
文不对题,确切的说应该是题不对文,感觉像是拍好了后改的名字。主旋律喜欢突出佚事,所以特别容易结构松散而无层次,这部做的就好一些,孙海英用主角戏份演了配角,聚焦在民族工商业保护和对抗这一个小问题上,电影落尾在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上,合理猜测大概孙海英最后是要被枪毙了。
情节完全不记得,只记得里面毛主席的扮相~~ 啊哈哈哈,dionysus~~
学校曾组织集体观影。
以小见大,寓意深刻的电影。历史上,走出西柏坡,就是进京赶考了。闯王李自成进入北京,不多久就败退,身败名裂。共产党会不会是第二?所以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有远见地提出了“糖衣炮弹”,并且预言,许多铁骨铮铮的英雄,会倒在糖衣炮弹下,要全党警惕。电影就是通过一个干部接收天津的故事,讲城市工作,讲另外一个战场和资本家战斗。有人守住了,有人被诱惑了,后悔莫及。片尾寓意深刻:毛泽东把孩子们抱上象征先进力量的大卡车,让卫士载着他们去兜风,驶向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希望在于明天,在于未来呀。充满象征意义的电影,许多人看来是脸谱化,可是传递的思想却是深刻的。
影片讲述了党在革命结束前夕的故事,毛在西柏坡思考革命胜利后如何将国家建设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此外,影片以革命的历史主题与反腐主题相互呼应,表现了一位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的英雄,在和平年代险恶的斗争环境中误入歧途的蜕变过程。
其实还好 就是剧名和故事之间的联系牵强 还有就是我觉得主角有罪,但罪不至死
披着革命历史外衣的孤胆英雄穷途末路记。
跟毛相关的内容很少,主要拍天津解放与恢复生产,剧情烂的不得了,都怀疑是上影厂外包给香港人写的剧本。尤其是码头抢快艇,拍得什么玩意。
初中放映过的片子,对“糖衣炮弹”这个考点再也不能忘怀了。
这部电影应该叫进津赶考。1、留下的那些资本家虽然有政府给的证明,但最后的结局在片子里第一批被挂上牌子等待批斗的画面里早已经注定难逃一死2、没有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们不会理解工人和军队对待资本家老板的心情,就像红卫兵对所谓右派。3、现在应该不让拍这种题材了。